“网购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双十一”尤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10类网购信用风险!
一、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部分产品在图片宣传上十分吸引人,但消费者购买回家后却发现到手的产品与图片相差甚远。
二、防范优惠促销暗含水份风险
“双十一”期间,网络商家让利明显,但部分商家会故意设置一些复杂的交易环节和促销手段,导致与实际优惠幅度不符。
三、防范个人信息“被泄露”风险
有些网站对用户提交的信息不做适当的保护,有的还公开传播,甚至个别网站受利益驱使,倒卖个人信息,使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四、防范商品送货时间过长风险
有些卖家由于暂时没有库存等多种原因不能及时发货,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或网购体验。有调查显示,网络用户对送货时间太长、延迟收货不满意程度非常高,比例占到近半。
五、防范特殊商品“以假乱真”风险
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奢侈品、海淘代购等商品的数量和频率近几年不断攀升,由于这些产品或价值不菲,或远道而来,很难验证是否是正品。
六、防范恶意刷单虚假交易风险
商家通过刷单以假乱真,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顾客的现象仍很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以虚假交易为经营内容的网络平台、组织达几百家之多,整个产业链的涉及人数可能上千万。
七、防范售后服务“名不副实”风险
以电子产品为例,网购本身就缺失面对面的“使用教学”和维修环节,有些商家又不能做到及时答复和有效服务,再加上有些商家承诺的联保、包退换等条款难以兑现,消费者投诉率很高。
八、防范钓鱼网站“花样骗现”风险
一些钓鱼网站可能会注册和正规网上银行相近的域名,在网站设计上模仿正规网站,误导消费者进入。一旦消费者进行支付,并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银行资金就有被盗取的风险。
九、防范售后维权理赔艰难风险
每年“双十一”过后,由于工作量巨大,在快递过程中物品损坏、丢件情况时有发生。商家则以寄出商品完好为由拒绝赔偿,导致责任难以确定,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经常被商家与快递公司相互推诿,使理赔遥遥无期。
十、防范物流快递“任性涨价”风险
部分物流公司趁“双十一”需求旺盛,联合实行区域内价格垄断提高快递费,使消费者无奈接受“被涨价”。在部分市县区内,由于地域范围小、物流公司少,更易形成垄断行为,消费者遭遇集体涨价,只能被动买单。
(来源:央视网)
责编: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