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理念早就已经植根于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识里,正所谓有需求就有供应,在食品领域里,不少商家在“健康”方面可谓做足了功课,打出各种“低糖食品”、“无糖食品”的广告来夺取消费者的眼球,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这是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想,这是不是一种忽悠?无糖食品是否真的无糖?
什么是无糖食品
根据科学概念,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常见的白糖、冰糖、红糖、黑糖等,但可能含有糖的替代品,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但是在国家标准的要求中, 它对无糖的要求是:含糖量不高于0.5g/100g(ml)。
这也意味着,如果某产品标注“无糖”,那么它可能含有少量的糖或者使用了其它糖的替代品,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糖。
无糖食品也能很甜
如果食品从健康的角度完全的不加入糖类,那么它的口感将会非常的糟糕,因此,从市场角的度来说,不会有消费者会喜欢这些糟糕口感的食物。
虽然大部分“无糖食品”不添加蔗糖,但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感,商家会增加很多糖代物让食物吃上去有甜味,比如各种糖醇和甜味剂,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或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这些添加剂的优点是,既不升高血糖也不会影响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和减肥群体可以适量的使用从而不产生副作用。因此即使吃着有甜味,某些产品依然会打出“无糖食品”的招牌。
无糖食品中的“隐形糖”
无糖食品的市场较为混乱,有商家也会打着“无糖”的擦边球。如某些产品会标注“无蔗糖”,但实际上会添加白砂糖或葡萄糖;有些宣传“无添糖”的纤麸消化饼干,但在营养表一列中却标出每100克食品中含有糖1.6克,这明显不符合“无糖食品”的定义。
由于可以使用糖醇类物质和甜味剂,而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不等,所以原来假如要加50克蔗糖的某种食品,现在只要加几克或者零点几克的甜味剂就可以了,但是剩下40多克的体积用什么补充呢?一般都是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等原料。
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这些物质本身并不具有甜味,但是在人体胃肠道中它们会被分解成葡萄糖、果糖等真正有甜味的糖,而这些糖能够为身体快速提供能量,因此它们实际上是“隐形糖”。
“隐形糖”对减肥人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糖尿病人,如果无糖食品食用不当或食用过量,不但不能降低血糖,反而还会升高血糖。
甜味剂的真相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甜味剂寄予厚望,因为它能解决爱甜和怕胖的矛盾。但实际上结果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项研究,让12名女性吃同样甜度的蔗糖或者蔗糖素(三氯蔗糖,一种高效甜味剂)饮料。受试者完全分不出来哪个是蔗糖,哪个是蔗糖素,因为它们的甜味完全一样。然而,扫描能发现两者的区别———因为大脑对这两种饮料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而最近,在分析过去5年相关研究后,美国珀杜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摄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可能造成人体血糖调节机能紊乱,更容易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研究者们给出的解释也是相差不多,食用甜味剂配出来的“无糖食品”,根本不能满足大脑对于甜味的需求。也就是说,味蕾得到甜味,向大脑报告身体得到了糖。
而大脑却得不到真正糖的激发,血糖也没有相应的上升。这些完全不一致的信号,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困惑。于是就可能带来食欲障碍和代谢紊乱,而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肥胖的危险。
(来源:消费者报道)
责编:0602